“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回忆片段

2024-08-15 10:56  人民政协网  编辑:李尚宇  作者:

d27682e4-7a3b-4149-9448-ff79f4c6573f

当年修复长城的场景 苏文洋 摄

b13e6a00-fe64-4916-88e2-d6e74622ce43

1984年7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应邀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并对记者说:“这是一个好的活动,是个大好事。”

022626dc-0b5f-491f-a341-fc686f5a32df

1984年9月,邓小平同志应北京日报社之邀,为活动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

549a98ba-bf0c-479b-98fe-42033d640ae7

苏文洋在长城采访时留影

40年前的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头版头条刊登启事:本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单位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此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活动题词,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义演义卖、来电致函;河北秦皇岛、天津黄崖关,以及甘肃嘉峪关等长城沿线省市也陆续展开修复长城活动。参与者众,重中之重是全国政协从领导到委员,仅就我所知道的其中几位人士做一些回忆。

从《长征组歌》到《长城之歌》

2024年7月5日上午,《薪火相传 共砺国魂——纪念“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40周年专题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我以《感谢与思念》为题做了发言。

在发言中,我特别提到感谢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老将军。肖华副主席是我1975年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时的第二政委(第一政委是粟裕,院长是宋时轮),我与肖政委当时见过很多次,他经常带着警卫员到院办公室铅印室,让我们十几个年轻人唱他正在创作中的《长征组歌》。他不断地修改,我们就反复地把新的改动唱给肖政委听。

转业十年后,我有缘与老政委再次见面。1984年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办公室发出的一份文稿中,有这样一段记载:“9月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同志亲自来赞助办公室,送交赞助款,并挥笔题词。”

9月17日,社会赞助修复长城一二期工程竣工典礼在八达岭长城举行。经请示领导同意,我们特邀肖华同志出席并讲话。至今,我还保存着他在八达岭上满面笑容、挥手致意的照片,还有三页讲话稿。第三页讲话稿最后一行写着:“为了纪念这次这项赞助活动,我做了一首歌词。”

第二天,《北京晚报》全文刊发了肖华创作的《长城之歌》:

巍峨铁臂横跨在北国的原野,

蜿蜒巨龙雄踞在世界的东方。

你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奇迹,

你是文明古国的壮丽风光。

啊,长城!

你目睹过多少硝烟烽火,

你身历漫长的苦难风霜。

天安门的礼炮使你从黑暗中苏醒,

鲜艳的五星红旗使你焕发出新的荣光。

毛泽东诗篇为你留下千古绝唱,

邓小平题词给你披上时代新装。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振兴中华,奋发图强!

炎黄子孙学习你的伟大气魄,

万众一心把四化大业开创。

我们为长城的新生,为祖国的繁荣

永远歌唱,永远歌唱。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七日

一张简报复印件的来历

我有一个简报本,里面粘贴着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羊城晚报》《参考消息》等国内报刊上收集到的有关修复长城活动的报道,时间从1984年6月27日起至10月8日止。

也有一些零散的报刊资料,当时没有粘贴到简报本上,其中有一张《纽约时报》的头版转四版复印件。很长时间想不起来这张复印件的来历。今年看记者采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的次子侯帆星的报道,才恍然大悟。

1984年10月8日《北京晚报》头条标题是:《化旧日战场做新时代锦绣河山——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为修长城捐款,并致函本报》在侯先生的来信摘登前面,有一段我写的编者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北京文物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侯仁之赴美讲学归来,目睹首都新的景象,感慨万千。他与夫人张玮瑛为“修我长城”捐款1100元,并致函本报。现将此信摘登如下:

最近海外归来,没想到不足一年时间,北京城里又出现了这么多新变化,如非目睹,实难相信。但更高兴的是到处喜气洋洋,迎接建国35周年的欢快气氛,洋溢在空中,浸透在人们心里。如非人民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哪里会有这般景象。

人们都在要求有更快更新的发展,都在注视着明天,注视着未来。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迈开了振兴中华的步伐,势不可当,迅速前进,就是古老的长城,也要使它旧貌变新颜!……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愿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社会赞助活动,略尽绵薄。

侯仁之 张玮瑛 国庆前夕于北京

为什么信写于“国庆前夕于北京”,《北京晚报》10月8日才刊登呢?可能的原因是信中所说:“回到首都,未及休整,就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欢呼声中,随着几位革命老前辈和有关的专家学者一起登上了‘天下第一关’。”侯老从“天下第一关”回来,给我打电话,让我到北京大学校园内他的家中去取信函、捐款。他讲起在美国讲学的见闻,特别说到1980年应美国的匹兹堡大学请求,受北京大学委托,送了两块北京城砖。原来匹兹堡大学校园里有一座大厦,大厦一层开辟了18间教室,以18个国家命名,并按国别做特色装饰,一些珍贵的遗物,也被装饰在教室的墙上。侯先生还说道,有一家美国博物馆,将一块明长城砖用红丝带系好,放在大厅中央。他深为外国友人、学者,把古城砖当作古老文明中国的一部分所触动。

话说1984年7月26日上午,正在美国讲学的侯仁之如约去拜访乔治·华盛顿大学建筑系麦格拉斯教授。一见面,出乎侯先生意料的是,麦格拉斯教授兴高采烈地告诉侯先生说:“一个好消息!”随即,他把准备好的《纽约时报》复印件送给侯仁之看。侯仁之接过一看,中国在维修万里长城的大字标题赫然在目。

我取回侯先生和夫人1100元捐款后,交给了设在市文物局的捐款办公室,写给本报的信函摘发在10月8日《北京晚报》,他从美国带回来的《纽约时报》复印件,也一直在我手里保存。

侯先生很快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中国应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提案,并最终促成中国成为缔约国之一。侯仁之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九泉之下的欣慰

1984年7月5日,捐助活动启动。7月31日活动办公室收到一笔特殊的1000元捐款。捐款是由家属送来的,捐款者已经在一年前故去了。

捐款者是范寿康,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范老先生是1981年秋由台湾辗转美国回到大陆定居的爱国老人。他于1982年4月18日在北京定居后,一直想去游览一下长城。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1983年2月27日,范寿康先生因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他一生没有到过长城,长城之行也就成为范寿康老人及其家属的终身憾事了。

据老人的家属说,“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开展以后,家属们商定,根据范老的遗愿及爱国情怀,将老人家生前所得稿费中的1000元,作为赞助款捐献给长城修复工程,并希望能够把范寿康的名字镌刻在长城捐助人的纪念碑上,以偿老人未到长城之憾,表达他从台湾回归故土的思乡人的一片心意。全家人都相信,他老人家若九泉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

精美书画寄深情

倘若各界捐赠者、义卖义演者,也细分界别的话,文艺界当属第一,而文艺界中又属书画界为第一,演艺界紧随其后。

1984年8月5日,《北京日报》刊登了巨幅国画《雄风》。这幅画高1米半,长近4米。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修复工程开工典礼前夕,由七位画家合作完成。

画面上展示出巍然屹立的古老长城,气势磅礴,浑厚深沉,历经数千年而雄风不减。为了较好的体现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基调,画家们在创作方法上采取了大泼墨的手法,尽情地绘出了伟大长城的不朽风姿。用这种手法描绘长城的作品还是少见的。

为了创作这幅作品,我邀请了北京画院的杨延文、李颖、张仁芝,荣宝斋的孙日晓、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的姚奎、徐希,北京日报的庞希泉等知名画家,冒着酷暑到八达岭等地体验生活,并以两天两夜的时间完成了巨幅画作。这几位画家当时平均年龄45岁,他们中有的人曾数十次创作过表现长城的国画。徐希、杨延文是当时在国际美展中获得过金质奖章的中年画家。庞希泉于1988年6月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为修复长城和拯救威尼斯募捐中外现代名画与艺术品”拍卖会上,他的一幅《猫》拍出了4万元人民币。

这年8月11日上午,京城细雨霏霏。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北京山水画研究会、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北京中山书画社、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分会的十几位著名书法家、画家和部分负责同志冒雨来到北京日报社,向“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赞助活动委员会捐献了300余幅书法和绘画作品。

8月25日上午,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谢冰岩、副秘书长刘艺,受中国书协委托来到北京日报社,捐献了54幅书法新作。这些作品由全国著名书法家舒同、赵朴初、启功、周而复、林散之、王坤骋、李长路、沈延毅、肖劳、费新我、沙孟海、胡公石等54人创作。

1984年12月23日上午,北京的天气显得格外寒冷。与此相反,北京市政协会议室里却格外热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许德珩、朱学范、周谷城,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等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的题词和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中的近150位书画家的捐画,在这里交给修复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委员会。

北京市政协、民革市委、民盟市委、民建市委、民进市委、农工民主党市委、致公党市委、九三学社市委、台盟市分部委、市工商联及所属投资服务公司等11个单位,自10月起组织了规模空前的书画义卖赞助活动。短短3个月时间,收到了252件作品。其中书法96件,中国画143件,油画12件,装饰画一件。这次书画赞助活动所募集的书画作品比原计划增加了近60%。在交接仪式上,市政协主席刘导生主持了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廖沫沙在讲话中说:“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人人有责任、有义务把长城修复好、保护好!”“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晚报》总编辑顾行代表委员会接收书画作品目录,并讲了话。朱学范、黄鼎臣、魏传统、雷洁琼等到会。

会后,周怀民、许麟庐、黄钧、李万春、娄师白、石君贞、张秀龄,孙菊生、管桦、丛鸿伯、张毅然、肖劳合作了一幅4米长的国画《繁花似锦》,周怀民、秦岭云、潘素、徐北汀、李海涛、吕哲君、王稼骏、张昭基、侯及名、王莲芬合作了一幅丈二匹国画《太湖图》。以后,由我和庞希泉骑自行车分几批驮回北京日报美术部收藏。

我参与了组织、接收书画捐献活动,并精选了部分作品于1988年编辑出版了《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书画集》。从目录中相信人们可以看到很多政协领导和委员的名字。

未找到的和未寄出的

1984年8月,中国运动员在第23届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共获得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获得金牌的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射击——自选手枪:许海峰;射击——男子移动靶:李玉伟;射击——女子标准小口径步枪:吴小旋(成绩创奥运会纪录);举重——52公斤级:曾国强;举重——56公斤级:吴数德;举重——60公斤级:陈伟强;举重——67.5公斤级:姚景远;体操——男子吊环:李宁;体操——男子鞍马:李宁;体操——男子跳马:楼云;体操——女子高低杠:马燕红;击剑——女子花剑个人:栾菊杰;跳水——女子跳台:周继红。

据报道,为庆贺中国体育健儿夺得15枚金牌,香港一位署名“爱好体育的人”的读者,在8月23日将一张15万元港元的支票,委托香港《文汇报》转交到北京“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办公室。他希望把这笔钱以获得金牌的体育健儿的名义捐赠给长城修复工程。

支票由这位读者的好友、全国政协委员、大正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克立交给《文汇报》社长李子诵。在支票的附信中写道:“此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健儿夺得金牌15面,跃居奥运4强,一洗‘东亚病夫’之讥,凡属中华人民,莫不欢忭兴极。”他说,他捐出这笔钱,以在本届奥运会上得到金牌的中国运动员的名义,用于修理万里长城,在捐款者的碑上要刻上运动员的名字,以垂久远。

前些天,我去八达岭长城探看纪念碑,15块金牌得主的中国运动员名字全部镌刻在上面。今年,《北京晚报》要出版《40年40人》特刊,我帮忙寻找这位“爱好体育的人”。以为过了40年出资人的名字应该可以“解密”了。拜托香港文汇大公报业驻京办的秦占国先生帮忙询问,告知当年接受支票的老社长李子诵已经故去。李社长这条线索断了,只能期待将来从其他方面寻找了。

也有找到本人,但不愿接受采访的捐款者。1984年12月27日下午,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在接受北京大学聘请为名誉教授的仪式后,对记者兴致勃勃地谈了他对“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的看法和意义。杨振宁说:“今年10月1日,我参加国庆典礼时知道了这一消息。我认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这一活动很好,值得支持。在国际上,长城是中国的象征;在国内,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艰苦努力的象征。”据悉,当时共有18位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参加了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捐款。他们每人捐款500美元,共9000美元。这些著名科学家是:王光、王正本、王正鼎、田长霖、任之恭、沈元壤、吴瑞、吴京生、李政道、范季融、陈仕元、相武忠、张可南、张立纲、张捷迁、杨振宁、葛守仁、聂华桐等。为了出版《40年40人》专刊,有记者专门联系上了杨振宁先生。老人家却谢绝了采访,理由是觉得当时捐献太少了。

我手上还收存着两张发票和一份捐助人名录。名单写在北京日报出版社稿纸上,所以接收者应该与北京日报出版社同事有关。发票在我手里,显然是没有送达捐款者。现在想来,很有可能是多人捐款,却只开了一张收款收据,不知道寄送给谁为好。但有一张百元兑换券收据也未寄出,显然是工作失误。

现将名单公之于下,以补40年前的遗憾吧:

港澳新闻界老板捐助修我长城

徐景华(新华社香港分社)200港元;董存爵(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社长行政助理)300港元;傅献堂(香港《中报》社长)1000港元;邓祖基(澳门《华侨报》副总编辑)外汇兑换券100元;徐东滨(香港)500港元;冯金裴(香港)500港元;张云帆(香港《文汇报》副编辑)400港元;唐驾时(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400港元;苏健强(澳门《大公报》总编辑)1000港元;何建章(香港《华侨日报》总编辑)500港元;韩中施(香港《成报》主编)1000港元;骆友梅(香港《信报》督印人)1000港元。

合计:六千八佰港元,壹佰元外汇兑换券。

(作者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首倡者和组织者,时任北京晚报记者)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