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数字技术的出现,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新的时代场景。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独特优势,表现为数字赋能民主主体全方位覆盖、数字赋能民主环节全链条运转、数字赋能民主场域全时空延展。运用好数字技术,将持续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赋能民主主体全方位覆盖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全民性,确保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致力于通过民主实践让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或行使民主权利。数字技术的普及拓展了民主参与渠道,为人民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技术可以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的参与意愿、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使公众参与、民意表达、政治互动更加便捷高效,激活人民群众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积极性,确保民主主体的全方位覆盖。
一方面,通过数字赋能提升公众参与意愿。通过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准确的信息获取方式,助力人民群众更有效地处理和分析各类信息,让人民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通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实现维护个体利益、促进公共利益的“双赢”局面,提升公众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积极性。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数字民生场景越来越具有沉浸性,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的体验感,不断提高民众的参与意愿。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赋能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受地理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民意收集方式时间成本高、收集效率低、代表广泛性不足。而数字技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民意表达渠道,民众可以在数字平台上直接对社会问题和政策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数字技术对民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归纳,将民众在社交平台的意向与诉求纳入民主政治的民情民意收集之中,可以大幅降低民众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间成本。
二、数字赋能民主环节全链条运转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环节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大链条当中。通过数字技术疏解参与堵点,将各个民主链条有机贯通起来,有助于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
在民主选举环节,数字技术可以在选民信息登记、候选人信息推送、投票、计票等环节,帮助选举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选举工作的运行成本。此外,数字技术可以在党政部门、选民、候选人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网络和互动平台,增强人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意识、热情,提高民主选举过程中的政治沟通效率。
在民主协商环节,无论是中央层面探索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还是地方层面探索的网络协商议事室、网络协商议政会,都显示出数字技术赋能民主协商的积极作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可以搭建平台、分析信息,通过网络调查、线上问卷调查、舆情分析获取大数据等形式,为民主协商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民主决策环节,运用数据挖掘、集群技术、深度学习、交互决策、人机融合等手段,构建大数据决策模型和智能分析系统,可以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诉求数字化、可视化,不断提高民主决策的高效性、精确性,提升民主决策科学化水平。
在民主管理环节,运用数字技术搭建各种形式参与平台、渠道,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民主管理,扩大人民有序参与民主管理的广度、深度。同时,数字赋能可以简化民主管理的流程、环节,减少民主管理的时间、成本,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便捷性、可行性。
在民主监督环节,通过建立数字回溯体系、数据共享机制以及数字化监督平台,民主监督的数字化升级成为新趋势、新常态。围绕公共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贯通起来,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全过程监督、全方位监督。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把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以大数据提升监督刚性。
三、数字赋能民主场域全时空延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以一定的外部环境为依托,而数字技术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为全景实时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提供了技术条件,通过数字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空间、场景要素,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场域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民主场域的全时空延展。
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资源聚合起来。数据具有互联互通、及时高效、动态共享的特征,数字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以实现数据跨领域流通和共享,打破了现实空间的限制,将网络平台上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活动的数据聚合起来,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成为现实空间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拓展与延伸。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民主实践活动在时空上的限制。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技术能够将众多的政治要素置于同一数字空间,民众能够跨地域、跨空间,自主决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参与民主实践,低成本地表达民主诉求和意见建议。同时,不同阶层的主体可以在时间不同步、空间不重叠的情况下共同参与民主活动,实现民主主体平等地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者李弘雯、陈碧云系江西省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