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聚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4-12-20 09:50  江西政协  编辑:李尚宇  作者: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岗扩岗,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12月11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会,围绕“促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一线就业服务工作者,与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商良策,凝聚共识。为答好今年月度协商的“收官卷”,9月下旬,由省政协副主席尹建业牵头,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委员、专家,赴南昌、吉安、景德镇,江苏镇江、扬州、南京开展实地调研,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者、工作者,面对面体察情绪、感受处境、共情需要。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龙卿吉介绍,课题组拓展“走下去”渠道,提高“请上来”质效,访谈全省20余家文化、电子、软件等多领域企业,13所涵盖本科、大中专、职高等各类院校,12家“5+2就业之家”,实现了省、市、县、乡、村和开发区、大中专院校7大种类的全覆盖。

  ▲“三业联动”扩大就业容量

  我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列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但“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依然是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省政协常委,新余市政府副市长陈文华用数据说明,我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总量为46.1万人,2025届预计达51.28万人,而今年企业进校招聘数量减少近1/3。她建议,高校在专业布局上紧扣“1269”行动计划,新增急需紧缺专业,限制饱和过剩专业,提升传统专业,增强产业、专业、就业的匹配度。

  随着传统产业岗位供给下降,自主创业、快递小哥、电商经济等新就业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并发挥着就业“蓄水池”的重要作用。面对新变化,省政协委员,南昌市法院副院长钟明强建议,加大对残疾人的分类培训力度,对文字能力、沟通能力比较强的,引导其朝着文字自媒体、电商客服等岗位方向发展,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就业。

  ▲精准改革增强就业能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作为重要改革任务之一。

  今年,全省各级工会组织面向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培训”502场,其中参训农民工6580人。省新联会副会长章建金认为,职业技能培训不能“广撒网”,而要“小而精”。“各市县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围绕重点行业、急需紧缺职业和市场需求,开展就业职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更好更快地就业创业。”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代表,南昌县皇体幼儿园园长喻立猷创办了一所军体幼儿园,累计培养1万多名崇尚英雄、胸怀祖国的“兵娃娃”。“退役军人把青春奉献给了国防事业,在学历和工作经验方面确实不占优势,但退役军人愿意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军人本色,正是教育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喻立猷呼吁,为退役军人提供定制化教育培训课程,构建由教育专家、成功企业家、教育行政离退休人员组成的教育创业辅导网络,破解退役军人教育行业入行困境,让退役军人可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更多的老兵力量。他饱含深情的话语,得到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挖潜创新提升就业质量

  优化就业服务供给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的重要基础。泰和县浅水湾社区就业之家工作人员肖坚勇与大家分享了一个喜讯,在来昌的路上,“就业之家”与江西京通美联药业签订了委托代理招募协议——2025年为该药业输送3000名县域经理人。肖坚勇倍增信心的同时,建议加强全省“就业之家”的联动与培训,合力将“就业之家”打造成为信息宣传站、服务前哨站、爱心接力站。

  省政协常委,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刘卫东建议,加强职业中介机构监管,并加大对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的惩处力度,以及对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就业权益保障的立法。

  省政协委员,鹰潭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洪波既关注岗位“有没有”,更在意岗位“好不好”。他建议,依法保障重点群体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工伤保障、失业保障等基本权益,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平台劳动规则的知情权、参与权。

  稳就业,强发展。与会委员、专家通过口头发言、书面发言等形式深入协商讨论。互动交流环节,刘良欢、胡满松委员还对高校招生、就学、就业创业是否做好有效衔接贯通,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公共服务情况提出疑虑,部门负责人逐一回应,现场气氛热烈,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形成了共为合力。(杜宁 郭若岚)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