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三答”省政协2025年首场专题协商会碰撞创新火花

2025-05-12 14:58  江西政协  编辑:李尚宇  作者:

  “请问我省创新平台建设进展如何?下一步如何规划?”

  4月28日,省政协召开2025年度首场专题协商会,聚焦“进一步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协商交流。

  省政协委员,南昌茂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蔡志文首个提问就引发平台建设的探讨。此前,他赴鹰潭“世界铜都”调研时,看到江西理工大学与当地共建产业学院、创新中心,为第二个省实验室——赣南实验室打牢基础,深受触动。

  省科技厅副厅长唐云志立即回应:“目前我省已初步构建四级实验室体系,涵盖1个国家实验室创新中心、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省实验室,并对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他还特别说道,规范平台管理建议非常及时,科技创新平台规范化管理改革已列入省委深改委成员2025年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清单。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郭启东给出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省级层面新增5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18所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突破千家。当他表示“将再争取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时,委员不禁点头称赞。

  “航空等未来产业急需跨学科人才,高校学科建设如何做好衔接?”

  随着讨论深入,话题转向企业人才培养。省政协委员,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黄蕾继而抛出问题。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勇回应说:“江西是教育部开展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提升工作的试点省份之一,围绕‘1269’行动计划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我省大力推进学科优化调整和创新人才培养。以航空领域为例,新增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硕士、本科生培养规模达3000余人。下一步,将加快制定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实施方案,为我省产业创新培养特色人才。”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1269”行动计划首个万亿级产业。“吉安推进‘百博百企’助企创新发展行动,依托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集聚130余名省内外高层次人才担任服务专家,开展百余项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吉安市政协副主席邱秀华给出企业创新人才“借船出海”的实践案例。

  “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法律化载体,如何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相适应,让专利走上‘货架’,‘样品’变为‘产品’?”

  省政协委员,江西赣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纪伟鹏的提问引发了新的共鸣。

  省知识产权局总工程师康淑兰接话道,“我省出台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知识产权提链行动,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当前,我们正在全省103所高校开展存量专利盘活工作,1.3万家企业已加入技术平台,有效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兼外国专家局局长陈炜蓉带来好消息:我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已经成型,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抚州分中心4月正式挂牌,将促进科技成果“有组织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因议程紧凑,多位委员来不及现场发言,散场后仍在走廊继续讨论。省政协委员,华东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院长耿大新将会议碰撞出的火花——关于高校省级重大专项“链式创新”的思考形成文字材料交给课题组。(陆韵雯)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