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叶精深加工为突破口 推进江西茶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重要茶叶产区,2024年,江西茶园面积达183.55万亩,年产量8.29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但精深加工产品占比不足15%,亩均产值仅6000元,产业“大而不强”问题突出。
一、产业现状与发展机遇
江西茶产业基础坚实,但存在短板。如产业链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不足15%,附加值远低于先进省份;技术层面,茶多酚等高价值成分提取不足,亩均产值仅为全国平均的60%。与此同时,三大核心机遇为破局注入动能:一是大健康产业崛起带动功能性食品、医药原料需求激增,茶多酚在日化、医药领域市场规模已超千亿;二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叠加,为技术升级、资金扶持、市场拓展提供政策红利;三是生物提取、纳米包埋等前沿技术成熟,为茶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科技保障,助力江西茶产业从“规模优势”向“价值高地”跨越。
二、转型突破方向与技术路径
实现江西茶产业全链升级,建议通过三大技术路径:一是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建设“膜分离—超临界萃取”茶多酚生产线;开发分子印迹吸附技术,推动抗肿瘤药物研发;通过“生物酶解—色谱分离”工艺生产缓解焦虑的茶氨酸功能性食品原料。二是拓展新型茶制品应用场景,研制茶多酚微胶囊等健康添加剂。三是跨界融合延伸价值链,构建循环产业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将推动江西茶产业向高值化、多元化、绿色化跃升。
三、有关建议
建立“技术—集群—标准”支撑体系,提升江西茶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包括江西省茶产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攻克关键技术,建立中试基地和配备先进设备,加速技术产业化。二是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核三带”格局,建设加工园区和标准化原料基地,确保原料供应。三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制定行业标准,建立数字化追溯系统,支持龙头企业获得国际认证。
建立“要素—市场—服务”保障体系,通过精准政策,打通资金、市场、技术堵点,为茶产业注入长效动能。一是强化要素支撑,设立产业基金,提供设备补贴,降低企业升级成本;确保园区用地,实行用电优惠;实施“赣茶英才”计划,争取三年引进50名技术人才。二是拓展市场渠道,打造“江西茶健康”品牌,提升知名度;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联合国际平台开拓市场,力争年出口额超20亿元;举办博览会,吸引全球采购商,建立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合作与品牌输出。三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省级大数据平台,实现智能管理;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攻克技术难题;推广“订单农业+价格保险”模式,带动茶农增收。
根据专家测算,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江西茶产业将实现全面升级和效益提升:产业升级将使茶叶精深加工转化率超过40%,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创新驱动将开发50个新型茶制品,申请10项核心专利,培育20个品牌,新增15家规模以上企业;富民增收方面,30万名茶农年均增收将超过8000元。以科技破局夯实竞争力、以生态立本筑牢根基、以品牌聚力扩大声量,通过推进茶叶精深加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将江西茶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江西赣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