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泽新:提升联农带农作用 增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内生动力

2025-06-03 10:07  江西政协报  编辑:李尚宇  作者:

提升联农带农作用   增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内生动力

            

  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产业化,为增强其内生动力,需要加快提升联农带农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衔接,让农户分享更多产业化利益。

  一、我省农业产业化实体的联农带农作用日益凸显

  总体带动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底,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47家,带动农户376万户,户均增收4260元;190个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带动农户93.6万户,户均增收4942元。

  联农带农典型不断涌现。如农夫山泉信丰工厂带动果农4000户,辐射4万户农户改善收入;万安县生态鱼蕉源养殖基地带动全县17个乡镇场、1451户农户发展生态鱼养殖;安义县绿能农业公司带动1.3万户农户发展粮食生产,户均增收2700多元。

  带动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如赣南脐橙产业链年产值超200亿元,年仅供粤港澳大湾区就超20万吨;鹅湖山牌铅山红芽芋两次入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入选“农产品百强企业品牌”;进贤县黄鳝养殖400箱以上养殖户超500户,年产值超11亿元。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部分龙头企业原材料采购外向度偏高。以萍乡为例,甘源食品公司年产休闲食品超5万吨,青豌豆、蚕豆、花生、葵花籽等都来自外省甚至国外;大富乳业集团90%的牧草靠进口;百约食品公司与农户合作种植的燕麦仅占公司燕麦需求的30%;花蝴蝶食品公司的辣椒来自新疆、海南;黄家将食品公司的大蒜来自山东。

  部分产业化实体的联农带农机制“农”字不浓。有的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不明;有的涉及农户土地流转的规模化高端水果种植,对农户租金和劳务收入的规定不够明确;有的禽蛋生产联合体股本结构中贫困户占比偏低;有的企业在带动发展生态养殖注重保价收购的同时,对农户分散养殖遭遇自然风险缺乏防控机制。

  联农带农成效考核存在偏差。当前,在我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联农带农成效”通过“联农带农覆盖率”来反映,当一个地方的“联农带农覆盖率”已经比较高时,难以真实反映当地的工作成效。

  三、有关建议

  制定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优先支持各地推动本地或者本省具有原材料等比较优势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并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布局全省统筹。抓紧从设区市甚至全省范围,全面分析现有各级龙头企业的行业、产品分布与所在地区或者全省比较优势的匹配状况,加快查缺补漏。

  完善龙头企业认定及运行监测办法。将带动一定比例的脱贫户和普通农户作为门槛,与“防止规模性返贫”考核结合起来,重点考察所带动农户来自产业化的收入增长情况,并与政策支持挂钩。细化“联农带农成效”监测合格情形,分类兑现政策激励,并参照脱贫攻坚经验做法,要求获得政策支持的龙头企业公开带动农户名单、增收金额等,接受社会监督。

  完善乡村振兴考核办法。综合带动农户数量和带动农户收入的变化进行考核评价。以上一年带动农户的数量和上一年带动农户户均来源于企业带动的收入为基数,以同期非带动农户的户均同口径收入为参照,分类评价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等次。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池泽新)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