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以“江西小炒”为支点 以“一桌菜”撬动“一条链”

2025-06-03 10:08  江西政协报  编辑:李尚宇  作者:

以“江西小炒”为支点   以“一桌菜”撬动“一条链”

              

  “江西小炒”的走红,是市井烟火与乡土禀赋的一次历史握手。能否把握市场机遇,以“江西小炒”为支点,打开江西优质农产品的产业化大门?关键要推动“一桌菜”向“一条链”的跃升。

  一、“江西小炒”缘何能成为产业化发展的支点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我省下了很大功夫,但效果不理想,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没有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模式、没有找到承载优质农产品销售的合适载体是两个较为重要原因。如今全国超2万家“江西小炒”门店(一线城市超6000家),为实现我省优质农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升级和结构性重塑提供了契机。首先,“江西小炒”是整合优质农产品的统销平台,一桌地道“江西小炒”就是江西农产品的移动展销馆。其次,“江西小炒”是建立产销衔接的稳定渠道,小炒需求稳定、品类固定、采购高频,可推动以需定产。再次,“江西小炒”更是延伸产业链的增值空间,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蕴含多重商机。

  二、如何推动“江西小炒”与优质农产品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江西小炒”的平台优势,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作用,走“政府搭平台、农村建基地、企业做龙头”共促共为之路,实现我省优质农产品通江达海。

  以标准建设筑牢产业根基。针对当前食材标准模糊、菜品参差不齐等问题,建议省政府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省商务厅牵头,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制定两项标准:一是制定《“江西小炒”名优菜品标准和烹饪规范》,明确代表性菜品的选材、工艺、口味等核心指标,确保品质统一。规范烹饪行为,提升赣菜市场辨识度。二是出台《小炒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建立示范基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保障食材品质与供应稳定。第二,实施两项工程:一是小炒人才培训工程。成立“江西小炒”研究院,建立若干线上线下厨师培训基地,免费进行厨师培训,重点培养名优菜品厨师队伍。二是小炒原料基地建设工程。通过订单链接企业与原料主产区,形成“一桌菜带动一片田”的产业联动效应,促进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

  以品牌联动提升整体价值。“江西小炒”与农产品需要品牌共振。打造“江西小炒”统一标识,筛选部分门店作为首批品牌示范店,在门头、菜单、餐具、服饰上突出江西标识的运用;建立健全“赣鄱正品”认证体系,对符合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授予“江西小炒”原料原产地标识,并纳入供应链。可由实力雄厚的省属企业牵头,在“江西小炒”较为集中的外省地区设立食材配送站,打通跨省流动渠道。

  以供应链创新打通关键堵点。完备的食材配送体系是保证“江西小炒”独特风味的基础。以县域为单位建设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做到“集中采购+共同配送”。试点“田头冷库+移动菜篮子”工程,让各地的特色产品实现“早上在田、中午入库、晚上进厨”。开发全省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实时对接餐饮企业与生产基地。

  以政策扶持激活市场动能。设立“江西小炒产业链发展基金”,对使用江西优质农产品的门店予以补贴;推出“供应链贷”金融产品,凭采购订单可获低息贷款;组织“小炒进社区”“食材溯源游”等活动,在培育消费市场过程中增强产品认同。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抚州市政协副主席王彬)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

网站主办:江西省政协办公厅